于9月上中旬采集3-4年生成熟种子,搓去果肉,搓洗干净,摊开晾干,装入袋内或木箱内,置室内常温下(室温为13-26℃)干藏8-9个月。
于翌年5月下旬前砂藏处理,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-3天,经常换水,把漂浮水面的瘪粒捞去,沉入水底的饱满种子捞出,与种子量2-3倍的清洁湿沙拌匀,装入木箱,埋于室外树林下挖的窖内,上盖厚20厘米细土,高出地面,窑顶呈龟背形,上盖落叶或树枝,以防雨水冲刷。通过砂藏使种子完成生理后熟,播后出苗率较高。
选地:
宜选用土质肥沃疏松、理化性能好、保水保肥能力强、排灌条件好的地块,前茬以小麦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宜,不宜选择花生、蔬菜、烟草、老果园、老桑园等病害较重作物的地块,土壤pH值5.5-7.0。最好要选大而平整有一定生产后续性的大地块,忌连作。
整地:
选好地后,于播前1年进行7-8次翻耕,深度25厘米左右,在此期间结合土壤深翻亩施有机肥4-5立方米,在7-8月份施入生物菌肥,9月份施入土壤杀虫剂。
休闲养地是农田栽培西洋参提高产量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。通过深翻使土壤充分暴晒、冷冻、风化以利于有机质分解促进土壤熟化,从而提高土壤肥力,改善土壤理化性质,减少土壤中有害微生物(真菌),增加有益微生物(放线菌、细菌),提高参苗的抗病性,减少病害的发生。
作畦
深秋播种或移栽前,整平土地作高畦,每2米一个,畦高0.25米,畦面宽1.4米,作业道宽0.5米,边坡比为1∶1。
苗床准备
每平米用50%多菌灵15-20克施于床面,混土深至5厘米左右,进行土壤消毒。用压眼器压穴待播。
林下种植
播种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效果最好。先开好播种穴,宽为6-8厘米,穴深8厘米左右,穴与穴的距离15厘米左右,穴里掺入黄土,提前做好消毒,每穴播种子2粒,播种的深度约3厘米。每1公顷播种量控制在45-60千克。
农田栽培
种植密度种子直播密度分为8厘米×8厘米、5厘米×10厘米、10厘米×10厘米几种,每亩用种量为5-6千克,播种深度2.5-3.0厘米。每穴1粒种子,覆土2.0-2.5厘米。
种苗处理
种苗移栽前需进行消毒处理,一般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或65%代森锰锌600倍液浸苗(芦头以下部位)10-20分钟,水沥干后待栽,有很好的病害防效。
移栽密度
栽植密度一般一级种苗20厘米×10厘米,二级苗20厘米×8厘米,三级苗20厘米×6厘米。
移栽方式
有斜栽和平栽两种方式:平栽将参苗芦头朝一个方向平放在穴内(每穴一根参苗),覆土,芽孢距土表2-3厘米;斜栽将参苗与畦面呈30-45°角为宜,覆土,使芽孢距土表2-3厘米。
培育种苗
移栽一般用1年生或2年生种苗。育苗密度分为5厘米×5厘米和4厘米×4厘米两种,每亩用种量为14-16千克和18-20千克。
种苗分级
采用边起苗边移栽的方式,起参以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西洋参地上部分枯萎后为宜,起参时尽可能刨深些,以免损伤参根。并尽力做到边起、边选、边消毒、边移栽,堆放时间长易失水、伤热而影响成活。选择种苗时选根系健壮、芽孢饱满、无病虫害的参苗,并根据参苗大小分三个等级移栽。
搭设荫棚
西洋参属典型的喜阴植物,怕强光,忌直射光,因此栽种期间应遮光。4月初开始架棚,棚架的形式主要是拱形棚,在畦面上用螺纹钢筋弯成拱形,拱高1.5米左右,上面覆盖西洋参专用膜和遮阳网。当西洋参出齐苗后,及时揭掉地膜。
追肥
西洋参属多年生宿根植物,必须每年追肥补充。以有机肥为主,采取"控制氮量,增施磷、钾"的施肥技术,叶面喷施和根部追施相结合。出苗前追施复合肥50-100克/平方米;充分腐熟的饼肥(花生饼、豆饼、菜子饼、棉籽饼等)50克/平方米。在6-9月份结合打药适当加入氮、磷、钾、硼、锌等,氮、磷、钾浓度为0.1%。开花前以氮、磷为主,开花后以磷、钾为主。追肥开沟要浅,切忌肥料接触参须,以防肥害。追肥后如畦面干旱应及时浇水。
适时摘蕾
适时摘除花蕾可促进参根生长,提高西洋参产量。对于不需要留种的西洋参,可在开花前摘除花蕾,促进参根生长。一般栽培1-3年的西洋参都应该摘除花蕾。如果要留种,对生长3年以上的西洋参,在开花结果时要及时进行打蕾,打去中央部分的花,以增加种子的饱满度。
防寒
不论实生苗、移栽苗及播种的西洋参在11月下旬土壤上冻前都要覆盖3-5厘米厚的麦草或稻草以保墒防冻。地边、畦边还要加厚些,为防风刮草可以在草上压盖尼龙网、遮阴网或少量土。
中耕除草
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,保持土壤疏松,以利于通风透光和保持水分。1-3年生参田杂草要人工拔除。
抗旱防涝
西洋参种植区一般是春旱夏涝秋干,所以在少雨雪而干旱的年份要喷水,以防芽孢干枯和确保来年春季正常出苗;秋季要适时喷水保根膨大增重;夏季雨水要注意排水防涝保参正常生长,遇旱和高温也要喷水。
畦面消毒
3月底4月初撤去畦面防风物后,除去杂叶,全田喷1%硫酸铜消毒杀菌,但药液不得渗沾到芽孢和参根上,以免造成伤害和影响出苗。
西洋参立枯病、西洋参猝倒病
多发生于1、2年参苗,危害茎基部,用多抗霉素1000倍液+恶霉灵2000倍液进行防治。
西洋参黑斑病
危害叶片、茎、花梗、果实等部位,用12.5%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、43%好力克乳油(凯歌)5000倍液、黑灰净1500倍液加代森锰锌600倍液、丙环唑1500倍液、世高2500-3000倍液、30%爱苗乳油3000-4000倍液等进行防治。
西洋参疫病
危害茎叶及根部,发病前用75%百菌清1000倍液、扑海因1000倍液、宝丽安800-1000倍液预防。发病初期用50%安克1500倍液加代森锰锌600倍液、甲霜灵1000倍液加代森锰锌600倍液、64%杀毒矾600倍液、乙磷铝800-1000倍液、72%霜脲锰锌800倍液、霜脲氰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进行防治。
西洋参灰霉病
危害西洋参的茎、叶,发病初期用秀安800-1000倍液、多霉清800-1000倍液、嘧霉胺800-1000倍液防治。
西洋参锈腐病
从幼苗到各年生西洋参均有发病,危害芦头和参根,建议每平方米用恶霉灵3.7克和免深耕2.1克撒施参床结合浇水进行防治
西洋参菌核病
主要侵染3年以上的参根,幼苗很少感病,早春出苗前浇灌1%的硫酸铜液或波尔多液120-160倍液,也可在移栽西洋参之前,结合整地施肥、松土,每平方米施入菌核利、多菌灵各10-15克。
西洋参白粉病
多发生于初果期,发病时用50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或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或代森胺800倍液进行防治,每隔7-10天喷药一次,2-3次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。或在西洋参出苗50%时开始喷药,用安泰生400液倍防治。
一般情况下,立秋后可少用药或不用药,收获前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使用期。
虫害:蛴螬、蝼蛄、地老虎、金针虫
农业防治措施于早春和晚秋清理西洋参的田园,将枯萎的植株连同杂草、覆盖物等集中园外烧毁,消灭虫源。及时中耕除草降低虫口密度。
化学防治措施地下害虫,采用毒铒诱杀,将90%敌百虫或40%甲基异柳磷拌入麦麸(麦麸炒香但不要炒糊),药、麸、水比例为1:100:1,混合之后均匀撒于西洋参的畦面和作业道;地上害虫(蚜虫、菜青虫等)于6、7月下旬采用吡虫啉700倍液叶面喷施,叶片的背面要着重喷施。
1-2年生西洋参苗茎部春季容易受到覆盖的麦草里网目拟地甲虫的危害,可采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或高效菊酯类杀虫剂防治。
西洋参没有明显的成熟期,一般生长4-5年即可收获。收获一般在深秋进行。采收时去掉地上茎,切勿伤及参根。刨下的参根要及时去除泥土、杂质、须根,然后洗净,利用热风炉进行干燥或者直接出售鲜参。
Copyright © 安国新苗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13068302000084号 冀ICP备16028761号-2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版权,请联系我们(24小时内删除)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