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安国市新苗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官网!
新闻资讯

新苗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服务热线0312-3581668173-3406-4433139-3139-8798

种植技术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种植技术

中药材种植技术——川贝母

作者:安国新苗中药材种植联合社 发布时间:2023-10-18 14:45:34点击:

       宜选择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,以土层深厚、质地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砂土为好。生荒地可选种1季大麻,以净化杂草、熟化土地、改良土壤结构、增加有机质。结冻前整地,清除地面杂草,深耕细耙,作1.3m宽的畦,每亩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00~2000kg、过磷酸钙50kg、油饼100kg,堆沤腐熟后撒于畦面,浅翻,畦面呈弓形。

       (1)条播
       于畦面开横沟,深1.5~2cm,宽15~20cm,间距7~10cm,将拌有细土或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中,并立即用过筛的堆肥或腐殖质土覆盖,厚1.5~3cm,然后再盖上山草或其它覆盖材料,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板结和冻拔。每亩用种子2~2.5kg。

      (2)撒播

       将种子匀撒于畦面,以每平方米3000~5000粒种子为宜。覆盖同条播。

      (3)点播

       趁果实未干时进行。将未干果实分成3瓣,于畦面按5~6cm株行距开穴,每穴1瓣,覆土3cm,此法较费工,但出苗率高。


       种子繁殖

       ①带壳种子:用过筛的细腐殖土,含水量低于10%,一层果实一层土,装透气木箱内,放冷凉、潮湿处。

       ②脱粒的种子:按种子:腐殖土1:4 混合贮藏室内或透气的木箱内。贮藏期间,保持土壤湿润,果皮(种皮)膨胀,约40天,胚长度超过种子纵轴2/3,胚先端呈弯曲。完成胚形态后熟,可播种。9~10 月播种。采用条播、撒播或蒴果分瓣点播均可。

       鳞茎繁殖
       6~7月采挖贝母时,选直径1cm以上、无病、无损伤鳞茎作种。鳞茎按大、中、小分别栽种,做到边挖边栽。每亩用鳞茎100kg。也可穴栽,栽后第二年起,4月上旬出苗后,及时拔除杂草。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再施1次追肥。7~8月,果实饱满膨胀,果壳黄褐色或褐色,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,趁鲜脱粒或带果壳进行后熟处理。


       (1)搭棚

       川贝母生长期需适当荫蔽。播种后,春季出苗前,揭去畦面覆盖物,分畦搭棚遮阴。①搭矮棚:高15~20cm,第一年郁闭度50%~70%,第二年降为50%,第三年为30%;收获当年不再遮阴。②搭高棚:高约1m,郁闭度50%。最好是晴天荫蔽,阴、雨天亮棚炼苗。

       (2)除草

       川贝母幼苗纤弱,应勤除杂草,不伤幼苗。除草时带出的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。每年于春季出苗前、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。

       (3)追肥

       秋季倒苗后,每亩用腐殖土、农家肥,加25kg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 3cm 厚,然后用搭棚树枝、竹梢等覆盖畦面,保护贝母越冬。有条件的每年追肥3次。遵照配方和平衡施肥的原则,底肥要足,适时追肥为辅,合理补微肥。增施腐熟的有机肥,有针对性地配合推广使用生物菌剂、生物有机肥,改善土壤团粒结构,拮抗有害菌,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,大大提升植株的健康增产潜力。

       (4)排灌水

       1~2年生贝母最怕干旱,特别是春季久晴不雨,应及时洒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久雨或暴雨后应注意排水防涝。冰雹多发区,还应采取防雹措施,以免打坏花茎,果实。



       川贝母主要病害有锈病、立枯病等,此类病害在蔬菜、瓜果、茶叶等绿色生产、控害减灾方面多采用如下措施:

       (1)锈病

      ①病原及症状:属担子菌亚门、冬孢纲、锈菌目。又叫黄疸病,为害茎叶,病原多来自麦类作物,多发生于 5~6月。发病初叶背面和茎基部出现金黄色侵染病斑,孢子成熟后呈金黄色粉末状随风传播,此期为夏孢子阶段。以后病斑部位出现组织穿孔,切断输导组织,使茎叶枯黄,造成植株早期死亡。后期在贝母感病植株枯萎时,茎叶普遍出现黑褐色圆形孢子群,为冬孢子阶段。贝母栽植靠近麦类作物,或田间病残株茎叶清理不净、杂草较多,菌源丰富,易成翌年引起贝母发病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      ★农业防治:选远离麦类作物的地块种植。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,减少越冬期原。增施磷、钾肥和腐熟的有机肥,推广使用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。

    ★生物防治:参照“黄连白粉病”
    ★科学用药防治:发病初期及时防治,可用吡唑醚菌酯、唑类等杀菌剂防治。具体防治方法和选用药剂参照“赤芍锈病”。

       (2)立枯病

       ①病原及症状:属半知菌亚门、丝孢纲、无孢目、丝核菌属。1~2年生幼苗期容易发病,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,空气湿度大和土壤湿度大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。侵染症状发病部位在地表下幼苗叶柄基部,多数距地表2~3cm的干湿土交界处,叶柄基部发病部位呈黄褐色小斑点,后扩大呈凹陷长斑,逐渐深入叶柄内,使发病叶柄溢缩变细变软,致使贝母叶片萎蔫甚至成片死苗。苗倒伏前极易拔起,幼芽受害往往不能出土,有的在心叶尚未展开之前即全部腐烂。感病早的植株在地里往往形成发病中心,迅速向四周蔓延造成贝母苗成片死亡。当雨后转晴,此种现象最为明显。适宜生长温度为15~20℃,25℃时生长速度明显减慢,30℃下则完全不能生长。早春地温上升到15℃时贝母立枯病开始发生。病菌适宜在pH值4~5偏酸性条件下生长。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       ★农业防治:避免病土育苗。与非寄主植物合理轮作;苗期及时松土和防止土壤湿度过大;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处理;注意排水、调节郁闭度;棚室育苗注意调节温湿度以及阴雨天合理揭棚盖等。配方和平衡施肥,增施腐熟的有机肥、生物菌肥、生物有机肥,合理补微肥。

    ★科学用药防治:土壤消毒,用10%苯醚甲环唑水乳剂1000倍液在播种和移裁前处理土壤。发病初期用30%噁霉灵水剂+10%苯醚甲环唑水乳剂按1:1复配1000倍液或用10亿活芽孢/克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灌根,7天淋灌1次,连续3次左右其它用药和防治方法参照“桔梗立枯病”。

       (3)根腐病

       ①病原及症状:属半知菌类、丝孢纲、瘤座孢目、瘤座孢科、镰刀菌属。多发生在低洼水湿之地,弱苗小贝,茎叶枯黄,根须呈黄色腐烂。一般 5~6 月发生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
    ★农业防治: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;疏沟排水,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销毁处理,用5%石灰水病穴消毒。
    ★生物防治:预计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0亿活芽孢/克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灌根,7天喷灌1次,连续喷灌3次以上。畦面消毒及幼苗处理:用青枯立克(黄芪多糖、绿原酸≥21%)50ml+“地力旺”生物菌剂(枯草芽孢杆菌、地衣芽孢杆菌、巨大芽孢杆菌、凝结芽孢杆菌、嗜酸乳杆菌、侧孢芽孢杆菌、5406放线菌、光合细菌、胶,胶冻样芽孢杆菌、绿色木霉菌)50ml(或相应的生物菌剂)+海岛素水剂10ml。兑水15kg,出苗前畦面喷雾或移栽时喷施定植沟,可兼治苗期(土壤及幼苗)多种病原菌;壮苗。缓苗期:青枯立克50ml+“地力旺”生物菌剂50ml+海岛素水剂10ml。兑15kg水灌根。展叶期、现蕾期:0.5%小檗碱水剂50ml+80%大蒜油10ml+植物诱抗剂海岛素(5%氨基寡糖素)水剂10ml,15kg水喷雾,治病强身。雨前及病害高发期:0.5%小檗碱水剂100ml+80%大蒜油19ml+海岛素(5%氨基寡糖素)水剂10ml,兑水15kg喷雾。发病后治疗:用青枯立克(黄芪多糖、绿原酸≥2.1%)200ml+80%大蒜油10ml+海岛素水剂10ml+农用有机硅(剂量按说明),兑水15kg喷雾2
~3次,每次间隔3~5 天。严重的可复配相应化学药剂。以上80%大蒜油可用80%乙蒜素乳油替代。

    ★科学用药防治: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,可选用植物诱抗剂海岛素(5%氨基寡糖素)水剂800倍液或6%24-表芸·寡糖水剂1000倍液+10%苯醚甲环唑水乳剂1000倍液(或30%噁霉灵水剂或80%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)淋灌根茎部。其它防治方法和选用药剂参照“前胡根腐病”。


       川贝母的虫害防治:

       (1)地老虎

       咬食茎叶,防治方法和选用药剂参照“地榆地老虎”。

       (2)蛴螬

       4~6月为害植株,防治方法和选用药剂参照“地榆蛴螬”。

       (3)金针虫

       4~6月为害植株,防治方法和选用药剂参照“芍药金针虫”。



       川贝母种子采收

       川贝母种子因生长的自然环境不一,成熟时间不一致,故应根据果实成熟程度来决定采收期,当贝母果实饱满,果实全变枇杷黄而不存绿色,即蜡熟期采收为佳。采种当天最好以苔藓类植物分层覆盖,装竹筐,保持通气,不干,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,缩短成胚时间。

      川贝母采收

       采收贝母家种、野生均于6~7月采收。家种贝母,用种子繁殖的一般在播后第三年或四年收获。选晴天挖起鳞茎,清除残茎、泥土。挖时勿伤鳞茎。

       贝母忌水洗,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;以第一天晒至半干,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,切勿在石坝、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。切忌堆沤,否则冷油变黄。如遇雨天,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较少的沙土内,待晴天抓紧晒干。亦可烘干,烘时温度控制在50℃以内。在干燥过程中,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,不宜翻动,以防发黄。翻动用竹、木器而不用手,以免变成“油子”或“黄子”。
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