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10~12月份,选3~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,摘下,放入竹筛,搓去果皮,洗净,晾干表面水分,用65%代森锌400倍液或50%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。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,因此,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。
三七栽培多选择山脚斜坡、土丘缓坡的生荒地。适宜在质地疏松、富含有机质的红壤或棕红壤、微酸性土壤上栽种,忌连作。
育苗地宜选在背风、向阴、靠近水源、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生荒地。种植地宜选在地势向阳、缓坡、背风、有利排水及管理的土丘荒地。荒地应提早在11月初进行三犁三耙,每隔15天耕作1次,深度30厘米。使土壤细碎疏松,拾净杂草、树根、石块等物。有条件的地方,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进行土壤消毒和增加肥力,或每亩施生石灰100~200千克进行土壤消毒。选用熟地最好前作以玉米、花生或豆类为宜,切忌茄科植物为前作。在前作收获后,抓紧时间翻土,使其有一定炕土(北方称晒垡)时间,每亩用生石灰50~100千克或甲醛溶液、波尔多液进行土壤消毒。
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厩肥5000千克,饼肥50千克,整平耙细,做畦,畦向南,畦宽1.2~1.5米,畦沟宽30~50厘米,畦长依地形而定,畦深20~30厘米,畦面呈瓦背形,畦土要上下紧实,以防畦土被水冲刷垮塌。地四周做好排水沟,以利排水。
播种在11月上旬至下旬播种,以行株距6厘米×5厘米、5厘米×5厘米或7厘米×5厘米进行点播,每穴放入种子1粒,覆土1.5厘米,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(以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合),畦面盖一层茅草,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。不宜用稻草、玉米秆覆盖,因其吸水性强,易造成土壤湿润,引起病害。每亩用种18万~20万粒。
苗期管理:
三七种子从1~2月份播种至3~4月份出苗展叶期间,天气干旱时,应经常浇水,雨后及时排去积水,定期除草。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,通常追施3次,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,后2次分别在5月份、7月份进行。苗期荫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进行调节。
三七育苗1年后移裁,一般在12月份至翌年1月份。要求边起苗、边选苗、边移栽。起根时,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苞。选苗时要剔除病、伤、弱苗,并分级栽培。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: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为一级,1.5~2千克为二级,1.5千克以下为三级。
移栽行株距:一、二级为10厘米×15厘米;三级为10厘米×12.5厘米。种苗在栽种前要进行消毒,多用300倍代森锌液浸蘸根部,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。栽后盖土3厘米左右,再盖上切成长6~7厘米短节的茅草,覆盖地面80%左右。
1、除草和培土
三七为浅根植物,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,因此不宜中耕,以免伤及根系。幼苗出土后,及时除去畦面杂草,在除草的同时,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应进行培土。
2、浇水、排水
在干旱季节,要经常浇水保持畦面湿润,浇水时应喷洒,不能泼浇,否则造成植株倒伏。在雨季,特别是大雨过后,要及时除去积水,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。
3、追肥
三七追肥要掌握“少量多次”的原则。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,撒施2~3次草木灰,每亩用25~50千克,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。4~5月份施1次混合有机肥(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厩肥:草木灰=1:2),每亩用500~1000千克,以促进植株生长。6~8月份进入孕蕾开花结果期,应追混合肥2~3次,每次每亩再施混合肥1000~1500千克,混合比例同上,另加施过磷酸钙25千克左右。
4、搭棚与调节透光度
三七喜阴,人工栽培需搭棚遮阴,棚高1.5~1.8米,棚四周搭设边棚。棚料就地取材,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条作棚柱,棚顶拉铁丝作横梁,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,铺设棚顶盖。棚透光性强弱,影响三七生长发育。透光过少,植株细弱,容易发生病虫害,而且开花结果少;透光过足,叶片变黄,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。一般应掌握“前稀、中密、后稀”的原则,即春季透光度为30%~40%,夏季透光度稍小,为20%~30%,秋季天气转凉,透光度逐渐扩大为40%~50%。一般生长正常的情况下,保持透光度为30%左右即可。
三七留种应选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、结果饱满3年以上植株,要加强田间管理,适当剪除花序外缘的部分小花,使其养分集中,促进结果饱满。2年生和不留种的三七,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,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,于7月份出现花薹时,摘除全部花薹,可提高三七产量。打薹应选晴天进行。摘下的花薹,可收集起来,晒干入药,称为“三七花”。
1、病害
(1)根腐病
根腐病是三七主要根病。多发生于4月下旬至7月上旬。发病初期根尖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,后期变为黑褐色,先根皮出现腐烂,后内心逐渐软腐成灰白色浆汁状,并有腥臭味,严重时整株枯死。
防治方法
①栽培前严格选地,切忌连作;②移栽时不要伤根,注意排水;③防治地下害虫为害;④发现病株,及时拔除;⑤病轻的用200倍硫酸铜液或1:1:100倍波尔多液消毒1次,另行栽种,病重者应挖出加工,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,以防蔓延。
(2)立枯病
立枯病俗称烂塘、烂脚瘟、干脚症,是三七子秧生长前期的严重病害,为害幼苗。3~4月份开始发病,4~5月份低温阴雨天气发病严重。幼苗受害后,叶柄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条斑,后变黑褐色至病部缢缩倒折死亡。
防治方法
①结合整地用杂草进行烧土作土壤消毒处理;②施用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,增施磷钾肥,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,增强抗病力;③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处理;④未出苗前用1:1:100倍波尔多液喷洒畦面,出苗后用苯并咪唑1000倍液喷洒,7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;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并用生石灰消毒处理病穴,用5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,5~7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
(3)三七疫病
为害叶。5月开始发病,6~8月份气温高,雨后天气闷热,暴风雨频繁,天棚过密,园内湿度大,发病较快而且严重。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不规则的暗绿色病斑,特别是叶背明显。随着病情发展,病斑颜色变深,叶片软化似沸水烫过一样,呈半透明状干枯或下垂黏附在茎上。
防治方法
①冬季清园后用1~2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,消灭越冬病菌;②发病前用1:1:200倍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500~800 倍液,每隔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;③发病后用50%甲基托布津700~800倍液,每隔5~7天喷1次,连喷2~4次。
(4)黑斑病
多发于6~7月份高温多湿季节,茎、叶、花轴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褐色病,病斑中心产生黑褐色霉状子实体,病重的茎叶枯死,果实霉烂。
防治方法
调节荫棚透光度在20%以下,用1.5%多抗霉素150倍液或70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喷雾。
(5)白粉病
发生普遍,蔓延迅速,危害较大。主要借风力,由病叶、病果传播,3月发生,4~5月严重。以危害叶片为主,严重时叶面脱落,气温较高,阴棚过稀、过密情况下易发病。
防治方法
冬季认真清园;用波美0.3~0.5度石硫合剂喷畦面及三七园,出苗前后,再喷洒1~2次。
(6)黄锈病
黄锈病是一种菌孢子引起,3月侵入叶片,5~8月危害严重,气温高、空气湿度大时发病迅速,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。
防治方法
选无病植株结的种子作种,用无病种苗定植;冬季清理三七园,发现病株及时用波美0.1~0.2度石硫合剂和300倍波尔多液,每隔7天喷洒1次,连续2~3次。
2、虫害
(1)桃蚜
全年都有发生,为害茎叶,使叶片皱缩,植株矮小,影响生长。
防治方法
冬季认真清理三七园及园边杂草;发现为害,用3000~4000倍乐果乳剂液喷洒。
(2)短须螨
短须螨又称红蜘蛛。是三七的主要虫害,3月末即有发生,以8~9月份危害严重。
防治方法
用40%乐果乳油800~1500倍液喷杀。
群集于叶背吸取汁液,使其变黄、枯萎、脱落。花盘和果实受害后造成萎缩、干瘪。
防治方法
①清洁三七园;②3月下旬以后喷0.2~0.3波美度石硫合剂,每隔7天喷1次,连喷2~3次;③6~7月份发病盛期,喷20%三氯杀螨砜800~1000倍液。
(3)小地老虎
俗名“黑土蚕”。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内越冬,年发生4~5代。初孵幼虫在植株叶背取食,把叶片吃成小孔、缺刻或取食叶肉留下网状表皮。三龄以后白天潜入土中,晚上出士为害。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害严重。
防治方法
①人工捕捉;②毒饵诱杀,早晚各1次。毒饵配方:鲜蔬菜:冷饭或蒸熟的玉米面:糖:酒:敌百虫按 10:1:0.5:0.3:0.3比例混合而成。
(4)蛞喻
出苗前为害休眠芽,导致三七不出苗。出苗后,危害幼嫩茎叶,甚至幼苗被咬断吃光;抽薹开花时,食害花序;结果时,食害绿果及红果。多在傍晚、夜间及早上8时前出来食害,阴雨天严重。每年发生3~4代,一般4月份出土为害。
防治方法
①于播种和出苗前,结合冬春管理,用1:2:200倍波尔多液均匀喷洒畦土2~3次;②用20倍茶枯液喷洒,或用蔬菜液于傍晚喷洒,次日晨将收集的蛞蝓集中杀灭;③或每亩用6%密达颗粒杀螺剂0.5~0.7千克,均匀撒施于园中。
(5)红蜘蛛
以若虫、成虫在地表越冬,3~5月活动,6~10月为害严重。被害叶片由一绿变黄、脱落,并为害花盘、嫩果,造成早期萎缩,不开花、不结果。
防治方法
冬季认真清理三七园,集中烧毁杂草和枯枝落叶,畦面喷波美2~3度石硫合剂;3~4月前害虫未活动时,喷波美0.2度石硫合剂,每7天1次,连续2~3次;发现为害,及时喷40%乐果1000倍液,每7天1次;为害盛期喷20%三氯杀螨砜800倍液,5天喷1次。
三七一般种植3年以上即可收获。3年后,在10~11月份.有效成分(皂苷和多糖)和干物质积累最高,4年后增长速度、有效成分的积累变慢,病虫害严重。在7~8月份开花前收获的,称为“春七”,质量较好,若7月摘去花薹,到10月收挖更好。12月份至翌年1月份结籽成熟采种后收获的质量较差,称为“冬七”。收获前1周,在离畦面7~10厘米处剪去茎秆,以便挖掘时识别。收获时,用铁耙或竹撬挖出全根,不要挖断及损伤根部。一般三七亩产鲜量为180千克左右。
根挖回后摘除地上茎,洗净泥土,剪去须根,按根部大小分别进行加工。须根晒干,即成为“三七根”。然后将三七放在太阳下晒2~3天,开始发软时,剪去支根和芦头(羊肠头),分别晒干。支根即是“筋条”,芦头(羊肠头)就是“剪口”。剩下部分称“头子”。将“头子”暴晒5~6小时,最多不超过1天,进行第1次揉搓,搓揉后又暴晒,反复进行7~8次,使其紧实,直到全干,即为“毛货”。将“毛货”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谷往返冲撞,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,即为成品。如遇阴雨,可在40℃以下烘干,一般控制在30℃。
Copyright © 安国新苗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13068302000084号 冀ICP备16028761号-2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版权,请联系我们(24小时内删除)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