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安国市新苗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官网!
新闻资讯

新苗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服务热线0312-3581668173-3406-4433139-3139-8798

种植技术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种植技术

中药材种植技术——山药

作者:安国新苗中药材种植联合社 发布时间:2023-05-13 17:26:12点击:

   

       山药地下根茎发达,土壤养分消耗大,宜选择地势高燥,土层深厚,疏松肥沃,避风向阳,排水流畅,酸碱度中性的砂质土壤,低洼、黏土、碱地均不宜栽种。山药连作病虫害严重,前茬作物以禾本科、豆科或蔬菜为佳。
       山药种植分平畦和高垄种植。高垄种植,冬前或前作收获后,选择种植地灌水,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~4000kg,饼肥100kg和复合肥50~150kg,机械开沟,形成垄宽80cm,深松80~100cm的种植带,于垄上开沟、栽种。平畦种植,选择种植地机械开沟,形成垄宽80cm,深松80~100cm的种植带,灌水塌实,参照高垄种植方法沟内施肥,做成平畦,顺种植带开沟、栽种。试验研究表明:有机肥和化肥配合做底肥施用有良好增产提质效果,亩施用纯氮15kg、五氧化二磷13.5kg、氧化钾13.5kg,可显著提高山药产量和山药多糖、尿囊素及薯蓣皂苷元等活性成分含量。




       山药生产中多为无性繁殖。繁殖方法有3种, 芦头繁殖、零余子繁殖和根茎繁殖。

       (1)芦头繁殖
       芦头繁殖又称顶芽繁殖,芦头即山药根茎上端有芽的一节。秋末挖取山药时,选择根茎短、粗细适中、无分枝,无病虫害的山药,将上端芽头部位长约20cm切下做种(即芦头)。芦头剪下后,南方放在室内通风处晾6~7天,北方可在室外晾4~5天,使表面水汽蒸发,断面愈合,然后放入地窖内(北方)或在干燥的屋角(南方),一层芦头一层稍湿润的河沙,约2~3层,上盖草防冻保湿。贮藏期间常检查,及时调节湿度,至第二年春取出栽种。
       (2)零余子繁殖
       零余子繁殖又称珠芽繁殖,零余子为薯蓣叶腋处着生的珠芽,数量多,繁殖系数高。一般于9~10月间零余子成熟后采摘,或地上茎叶枯萎时拾起落在地上的零余子,晾2~3天后,放在室内竹篓、木桶或麻袋中贮藏,室温控制在5℃左右,第二年春取出后播种。
       (3) 根茎繁殖
       根茎繁殖是将鲜山药切成8~10cm长的段,切口涂上草木灰,晾晒3~5天,至伤口愈合,按照芦头繁殖方法栽种于田间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当5cm地温稳定在10℃以上栽种山药芦头。华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。取出砂藏的芦头,选择优质芦头种苗放在阳光下晾晒5天,晒至断面干裂,皮呈灰色,能划出绿痕为佳。然后用50%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5分钟,晾干后栽种。行距40~60cm,株距15~20cm。栽植时,开8~10cm深沟,将芦头朝同一方向水平放于沟内,株距以两芽头之间的距离为准,覆土6~8cm并踩实,耙平。

       零余子繁殖常采用沟播。华北地区4月上、中旬开沟栽种,在做好的畦内按行距20~30cm开沟,沟深3~4cm,将优质零余子种苗按株距10~12cm播于沟内覆土压实浇一次透水,15~20天出苗。当年可收获小山药,第二年做种栽。



       山药田间管理技术包括中耕除草、设立支架、追肥、排灌水及整枝等。
       (1)中耕除草
       5月上中旬,幼苗出土后浅中耕松土除草,注意勿损伤芦头或种栽;6月中下旬,茎蔓上架前深锄一遍;茎蔓上架后若不能中耕,人工拔草。
       (2)设立支架
       在行间用竹竿或树枝搭设支架,每两行搭设一个支架,架高2m,然后将茎蔓牵引上架。也可用尼龙网做支架,在两个支撑物之间拉一条尼龙网,省工,省时,且不易倒伏。如用上年使用过的支架要消毒处理,避免病菌传播。
       (3)追肥
       苗高30cm时结合中耕除草,每亩追施纯氮7kg(尿素15kg);茎蔓生长旺盛时期,每亩再增施纯氮8kg(尿素15kg),施后浇水。根茎膨大期,叶面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液2~3次,促进地下根茎迅速膨大。

       (4)排灌水
       山药忌涝,雨季要及时疏沟排除积水;干旱时及时灌水,立秋后灌一次透水促山药增粗。
       (5)整枝
       山药栽子一般只出一个苗,如有数苗,应于蔓长7~8cm时,选留一条健壮的蔓,将其余的去除。有的品种侧枝发生过多,为避免消耗养分和利于通风透光,应摘去基部侧蔓,保留上部侧蔓。

       山药常见病害有炭疽病、白锈病、褐斑病及线虫病等,危害山药的害虫有蛴螬、叶蜂、盲蝽象及地老虎等,生产中应采取农业防治、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方法。

       (1) 炭疽病(Giomerlla cingulata)
       ①病原及症状:炭疽病及辣椒炭疽病(Colletotrichum capsici),主要为害叶片和藤茎,初发症状为水渍状,叶片发病后扩散为褐色至黑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病斑中间有褐色轮纹,病斑上带有黑色圆点;茎部为梭形不规则斑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
    ★农业防治:与禾本科作物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三年以上。

    ★科学用药:栽前50%多菌灵300倍液浸种;6月上旬用50%多菌灵6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70%炭疽福美(福美锌+福美双)500倍液等喷雾,连续2~3次,可以起到预防作用;发病初期用10%苯醚甲环唑和25%吡唑醚菌酯按2:1复配2000倍液,或30%噁霉灵+25%咪鲜胺按1:1复配1000倍液,或50%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倍液等喷雾,7天喷1次,连续3次以上。

      (2)白锈病(Albugo candida)
       ①病原及症状:为害茎叶,茎叶上出现白色突起的小疙瘩,破裂,散出白色粉末,造成地上部枯萎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    ★农业防治:栽培地不能过湿,雨后注意排水,与禾本科作物轮作。
    ★生物防治:预计临发病或发病初期,用2%农抗120(嘧啶核苷类抗菌素)水剂或1%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,或1%蛇床子素500倍液等喷雾,7
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
    ★科学用药: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800倍液,或80%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等保护性防治;或选用唑类杀菌剂(10%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、25%丙环唑2500倍液、25%戊唑醇2000倍液、20%三唑酮1000倍液、40%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、30%氟菌唑可湿性粉2000倍液、40%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、12.5%腈菌唑1500倍液等),或25%嘧菌酯1500倍液,或25%吡唑醚菌酯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。一般7
~10天喷1次,连续2次左右。

      (3)褐斑病(Phyllosticta dioscoreae)
      ①病原及症状:主要危害叶片,叶柄及茎蔓也可受害。叶面上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黄斑,大小不等,边缘褐色,中部灰白色至灰褐色,病斑上出现针尖状小黑粒。

      ②防治方法
     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,防治方法和用药参照“白锈病”。

      (4)线虫病 [Meloidogyne arenaria( Neal )Chitwood.]
       ①为害状:为害地下根茎。除花生根结线虫外,还有薯蓣短体线虫(Pratylenchus dioscoreae),根茎的表皮上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近似馒头形的瘤状物,瘤状物相互愈合、重叠形成更大的瘤状物,瘤状物上产生少量粗短的白根。发病部位的皮色比正常皮色明显偏暗,呈黄褐色。在茎的细根上有小米粒大小的根结存在,严重影响山药质量和产量。

        ②防治方法
    ★农业防治: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。
    ★生物防治:亩用淡紫拟青霉或厚孢轮枝菌(2亿活孢子/g)3kg+海岛素1000倍混合拌土均匀撒施,或沟施、穴施或灌根,7天1次,连续灌根2次。

    ★科学用药:亩用42%威百亩水剂5kg,或定植时亩沟施10%噻唑磷颗粒剂3kg+海岛素5%氨基寡糖素)1000倍处理土壤,或用1.8%阿维菌素1500倍液+海岛素((5%氨基寡糖素)1000倍混合进行穴灌根,或加入1/3量(常规推荐用量)的0.3%苦参碱乳剂,每株灌300~400ml,7天灌1次,连续灌2次。以上杀线虫药剂与海岛素(5%氨基寡糖素)1000倍液混配使用,增效、抗逆、提质、安全。
     (5)蛴螬
       ①属金龟甲总科(Scarabaeoidea)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
       ★农业防治: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、杀伤虫源,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。
       ★物理防治:利用成虫的趋光性,在其盛发期成方连片利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(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)或黑绿双管灯(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)诱杀成虫(金龟子),一般每50亩地安装一台灯。
       ★生物防治:利用白僵菌或乳状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幼虫,乳状菌每亩用1.5kg,卵孢白僵菌每平米用2.0x109孢子。

        ★科学用药:一是毒土防治,可采用毒土和喷灌综合运用。亩用50%辛硫磷乳油0.25kg与80%敌敌畏乳油0.25kg混合,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,提高药效;或用3%辛硫磷颗粒剂3~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,在播种时撒施。二是喷灌防治,用90%敌百虫晶体,或50%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灌根防治幼虫。成虫期用菊酯类(4.5%氯氰菊酯1000倍液、2.5%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),或20%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液,或0.5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00倍液,或19%溴氰虫酰胺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。

      (6)山药叶蜂(Senoclidea decorus)

       属叶锋科(Tenthredinidae)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       ★在1~2龄幼虫盛发期,选用50%辛硫磷乳油或2.5%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,或90%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其他有效药剂参照“蛴螬成虫防治农药品种”。

       (7)盲蝽蟓(Apolygus lucorum(Meyer-Dür.)

       ①以绿盲蝽为主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
       ★生物防治:发生初期用0.36%苦参碱乳剂800倍液或5%天然除虫菊素20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防治。
       ★科学用药:用新烟碱制剂[10%吡虫啉或3%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、25%噻虫嗪1200倍液、25%噻嗪酮(保护天敌)2000倍液等],或24%螺虫乙酯或20%呋虫胺5000倍液,或2.5%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,或20%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液,或0.5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00倍液,或19%溴氰虫酰胺4000倍液等或相互复配喷雾防治。视虫情把握防治次数,间隔7~10天,要交替用药。

       (8)地老虎
       ①有小地老虎(Agrotis ypsilon)和黄地老虎(Agrotis segetum Schiffermtiller)。

       ②防治方法
       ★农业防治:清晨查苗,发现叶部有危害状甚至严重时有断苗时,在其附近扒开表土捕捉幼虫。
       ★物理防治:成虫活动期用糖醋液(糖:酒:醋:水=2∶1∶4∶100)放在田间1m高处诱杀,每亩放置5~6盆;或成方连片田间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。
       ★科学用药:可采取毒饵或毒土诱杀幼虫及喷灌科学用药。毒饵诱杀,每亩用50%辛硫磷乳油0.5kg,加水8~10kg,喷到炒过的40kg棉籽饼或麦麸上制成毒饵,傍晚撒于秧苗周围。毒土诱杀,每亩用90%敌百虫粉剂1.5~2kg,加细土20kg制成的,顺垄撒施于幼苗根际附近。或用20%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液,或0.5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00倍液,或19%溴氰虫酰胺4000倍液,或用90%敌百虫晶体或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灌防治幼虫。


       山药种植前应选择优质芦头种苗。依照山药芦头的直径、单株重、出苗率和病虫害的有无等将山药芦头划分为两级,低于二级的不能作为商品种苗使用。山药芦头的单株直径≥1.5cm,单株重≥25g,出苗率≥95%,且无机械损伤和检疫性病虫害的为一级种苗;山药芦头的单株直径≥1.0cm,单株重≥15g,出苗率≥80%,且无机械损伤和检疫性病虫害的为二级种苗。
       生产中应选择优质零余子做种栽。依照山药零余子的发芽率、百粒重、直径、芽眼数和病虫害的有无等将其划分为三级,低于三级的不能作为商品种苗使用。山药零余子的发芽率≥95%,百粒重≥210g,单粒直径≥2.2cm,芽眼数≥20个,且无机械损伤和检疫性病虫害的为一级种苗;山药零余子的发芽率≥85%,百粒重≥150g,单粒直径≥1.7cm,芽眼数≥16个,且无机械损伤和检疫性病虫害的为二级种苗;山药零余子的发芽率≥75%,百粒重≥70g,单粒直径≥1.2cm,芽眼数≥12个,且无机械损伤和检疫性病虫害的为三级种苗。


       山药在栽种当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,地上茎叶干枯后采收。采收过早产量低,含水量高,易折断。先拆除支架并抖落零余子,割去茎蔓,再挖取地下根茎。目前山药生产中有人工采挖和机械收获两种方法。
       人工采挖为常用方法。一般从畦的一端开始,顺垄能挖采,逐株挖取,避免根茎伤损和折断。机械收获可提高收获效率,减少用工成本,目前已在山药生产中开始应用,也是今后发展方向

       山药商品有毛山药和光山药2种。毛山药:将采回的山药趁鲜洗净泥土,切去根头,用竹刀等刮去外皮和须根,然后干燥,即为毛山药。光山药:选顺直肥大的干燥山药,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,闷透,用木板搓成圆柱状,切齐两端,晒干,打光,即为光山药。需要说明的是,山药传统加工方法用硫黄熏蒸,造成二氧化硫残留和有效成分损失。现代加工技术研究了山药护色液、微波真空冷冻等干燥方法,加工后的商品有山药片和山药粉等。



       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规定:毛山药和光山药水分不得过16.0%,山药片不得过12.0%,总灰分毛山药和光山药不得过4.0%,山药片不得过5.0%,二氧化硫残留量毛山药和光山药不得过400mg/kg;山药片不得过10mg/kg,水溶性浸出物毛山药和光山药均不得少于7.0%,山药片不得少于10.0%。



相关标签: